首页 > 公共数据 > 统计分析

临汾市人口发展综述

2021-12-20
【字体:

2020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的重要历史节点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广大普查对象积极配合,全市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我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场登记工作,为我市制定更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撑。

一、临汾市人口发展现状

(一)常住人口总量有所下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过七次人口普查,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我市常住人口首次出现减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397.65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31.66万人相比,十年间减少了34.01万人,减少7.88%。


注: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53年)行政区划不同,数据不具有可比性。


(二)家庭户规模持续缩小

受人口流动日趋频繁、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影响,祖孙三代共同居住的现象已经很少见,再加上“离异家庭、丁克家庭、晚育家庭、独居老人、独居青年”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多,家庭户规模持续缩小,传统的“三口之家”变成了“两口半”。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共有家庭户140.2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74.9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7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5人减少0.88人。

(三)性别结构趋于平衡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00.19万人,占50.34%;女性为197.46万人,占49.6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3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02相比下降了2.63。


(四)人口质量稳步提升

十年来我市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4.89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6934人上升为13803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49年上升至10.23年;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由60340人减少为34003人;文盲率由1.40%下降为为0.86%。


(五)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我国城镇化开始进入以人为本、规模和质量并重的新阶段。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城市发展质量明显改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11.45万人,占53.1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35.42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2.39个百分点。

(六)人口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强

临汾地处黄土高原丘陵地区,地形轮廓大体呈“凹”字型分布,临汾盆地纵贯临汾市中部,将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山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平川七县(尧都区、侯马市、霍州市、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常住人口303.4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76.30%;东山三县(古县、浮山县、安泽县)25.42万人,占6.39%;西山七县(乡宁县、吉县、蒲县、大宁县、永和县、隰县、汾西县)68.81万人,占17.3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川七县常住人口比重上升了2.37个百分点,东山三县常住人口比重下降了0.60个百分点,西山七县常住人口比重下降了1.77个百分点。受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影响,人口向经济更为发达的平川城市群进一步集聚。

二、当前我市人口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流动人口规模较大,人口大幅度向外流失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101.51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8.59万人,流动人口为82.92万人。

十年间,伴随着山西省建一公司、临钢、翼钢、三维等大型企业的搬迁和破产倒闭,全省煤炭资源整合、淘汰小煤矿、环保限批限产,再加上大城市的虹吸效应等原因,我市劳动年龄人口大量外出,外出求学的学生学成后回乡发展的很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户籍人口中流出到省内外市的有24.22万人,流出到省外的有27.10万人,合计流出51.32万人;与之相反,流入我市的劳动人口却大量减少,其中省内外市流入人口10.45万人,省外流入人口9.12万人,合计流入19.57万人。全市净流出人口为31.75万人。

(二)老年人口占比上升,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人口年龄结构不断推移,我市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71.89万人,占18.0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8.41万人,占12.1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5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36个百分点。


三、促进我市人口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多举措吸引企业和人才落户。

近年来,全国掀起一股“抢人大战”,各地为吸引人才使出了各种招术。“抢人”更要留人,优惠政策能吸引人才,而留住这些人才更要看城市是否有发展机会和友好的营商环境。

一是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人才是第一资源,决定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认真落实《关于构建临汾市人才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试行)》,引才、育才、留才多措并举。把针对人才的补贴政策、奖励政策、保障服务落实到位妥善解决好住房就医、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现实问题使各类人才安心、舒心、放心地在临汾工作生活,持续带动增强城市活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人才高地,以更大胆的举措、更好的待遇,吸引人才、汇聚人才,努力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要加大人才优惠政策宣传力度,提高人才政策知晓度和覆盖面,充分释放人才政策红利,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临发展,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是打造优质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优质的营商环境能吸引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我市优化政务环境的紧迫性,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工作上的敏锐性,主动对标先进省市做法,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最大限度下放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 在优化政务环境、提高办事效率上狠下功夫,全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要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推进数据开放共享,打通信息壁垒,强化资金保障,为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有力支撑。要增强干部主动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抽调业务人员亲身体会新开门店、新办企业、新进项目等办事流程,真正了解办事人的难处,找准问题症结,认真研究解决,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软环境”。

(二)加快推进我市养老产业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国务院办公厅也出台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这为我市养老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时代下,应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变化为宗旨,抓住“银发经济”机遇,将老龄化压力转变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推动养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发展专业性养老机构。未来的养老趋势属于合理分工、协同作战、分享共赢的时代,而目前我市对养老群体的服务需求缺乏市场细分,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群体多为具备自理能力的老人,养老服务的内容、项目一般都集中于生活照料等基本生活护理方面,具有一定水平的医疗服务和面对失能老人的专业护理服务等刚性养老需求未能及时向市场提供。养老机构必须解决形式单一、功能雷同的问题,应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立差异化的养老服务机构,为各种老年人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标准,满足不同收入水平老年人的差异化服务需求,发展“医养结合型”和“护理型”等专业性养老机构,把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成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专科”型养老机构。

二是积极发展社区养老。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具备“亲情性”和“家庭性”的特点,喜欢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积极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直接投资、注资入股、租赁等方式,依托小微型机构,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并逐步搭建养老服务平台,借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整合社区内政府、社会、市场以及家庭、个人等各服务主体所掌握的资源,使得养老服务责任依托社区实现从家庭向社会的逐步过渡,实现“不离家的社会养老”。社区养老既借鉴了发达国家的养老服务经验,又适合我们的养老文化传统,不但有利于克服传统意义上家庭养老内容单一及非专业化的局限,而且可以解决机构养老方式亲情不足以及收费过高等问题。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曲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3003934号  网站标识码:1410210004

联系电话:0357-4522017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曲沃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晋公网安备 141000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