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曲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3003934号 网站标识码:1410210004
联系电话:0357-4522017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曲沃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山西坐拥5.3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18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文化资源实为一座“富矿”。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以系统性思维绘就文化发展蓝图,通过深度挖掘底蕴、创新转化方式、普惠共享成果,盘活文化遗产资源,焕活传统技艺生机,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深挖底蕴
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机
6月13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西省主题活动在太原市迎泽区钟楼街启动。活动发布了《山西非遗蓝皮书》,并公布了2025年度山西省非遗典型案例,为全省非遗系统性保护与创新实践注入新动能。
文化的生命力,始于对历史根脉的敬畏与守护。山西紧紧围绕考古发掘、非遗传承、古建保护等重点,精心描绘着千年文脉的当代图景。
考古发掘“上新”不断,文明坐标持续擦亮。晋城沁水八里坪遗址首次揭示晋东南龙山时代中心聚落面貌;大同吉家庄遗址展现了晋北龙山时期的社会发展高度;昔阳县钟村夏商之际大型墓葬,是同时期单体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遗存;孝义西关东周及两汉墓地揭示晋国边缘地带族群葬俗演变与社会结构变迁;大同平城区文瀛南路北魏墓地实证鲜卑汉化进程,再现平城时代丧葬文化与艺术交融;长治市潞州区陈村宋金墓地填补晋东南宋金基层社会实物空白。全年完成210余项基本建设考古项目,发掘面积达6.5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12个国家重大考古课题稳步推进,确保山西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核心地位。
非遗保护纵深推进,活态传承根基稳固。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新增49人,总数达198人,居全国第三。榆社建筑彩绘、繁峙晋绣两家非遗工坊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非遗保护的“金字招牌”。上党二簧、灵丘罗罗腔、岚县面塑、平阳泥塑等非遗技艺入选我省非遗保护实践十佳典型案例;泽州压饼非遗工坊、田师傅黄烧饼非遗工坊、孝义金圪达碗团非遗工坊、郝膳坊传统制作技艺非遗工坊等10家非遗工坊入选我省非遗工坊典型案例;高平喜镇苏庄、临县义居寺、永济市鹳雀楼非遗展示体验厅、太行陶瓷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景区(景点)入选我省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实践地典型案例。
古建活化守正创新,乡愁记忆安放有处。39处重点文保单位、长城重要点段、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等保护工程有序实施,元代及元以前早期木结构古建筑抢救工程覆盖率达90%,晋城古民居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文物+”业态格局初显。全国首个省级文物保护公益基金设立,率先以政府债券支持低级别文物保护,皇城相府、平遥古城城墙加入国际古城墙(堡)联盟,助力山西古建之美走向世界。
创新转化
文化价值融汇聚变
8月12日,由山西省文旅厅主办的“身临其‘晋’——‘跟着悟空游山西’文化巡展”在北京西城区白塔书院启幕。这场持续至8月31日的展览,以游戏《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为线索,将山西自唐至清的古建、彩塑、壁画等东方美学精髓浓缩于北京胡同深处。
当千年文明碰撞数字时代,当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山西以创新为钥,开启了文化价值转化的多重通道。
数字技术架设“时空桥”,文物“活态”呈现。1500余座古建、1100余尊彩塑、13800余平方米壁画、8700余件馆藏文物完成数字化采集,3PB数据构建起山西重点文物数字资源库。云冈石窟VR体验实现与千年大佛“对视”,陶寺遗址裸眼3D让古老器物跃然眼前,张壁古堡沉浸式互动展邀人穿越古今,乔家大院开发专属App,引入数字指路机器人,让游客于指尖领略晋商文化。
“文化+”融合催生新业态,资源“热度”攀升。《黑神话:悟空》带火临汾古建游,入选全国十大文旅经济创新案例,印证了游戏与文旅跨界的巨大能量;“行走的华夏课堂”推出10条研学线路,让青少年在行走中触摸历史;中国非遗面食大会打造“可吃可玩可体验”的沉浸场景,拉近非遗与日常距离。“非遗+旅游”造就老西醋博园、汾酒文化景区等地标;“非遗+教育”推动传统技艺进校园;“非遗+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增收。
节庆IP释放文化张力,品牌“亮度”彰显。“欢乐中国年·山西好CITY”国际推广活动向世界展示晋地年俗魅力;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旅游节以实景剧传承红色基因;临汾尧文化活动溯源华夏文明;运城关公文化节弘扬“忠义仁勇”精神;“平遥中国年”吸引百万游客体验年俗、“大同年·大不同”灯会以光影融合传统与现代、晋中社火结合晋商大院,带动旅游收入增长超50%。一个个节庆IP,成为山西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
普惠共享
文化成果浸润百姓生活
今夏热映的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再掀山西文化新热潮。“原来浪浪山的山是山西的山”“跟着浪浪山小妖怪游山西”等话题霸榜社交平台,片中出现的永安寺、善化寺、华严寺等成为热门打卡地。
文化的终极价值,在于滋养心灵、服务人民。山西将文化资源开发与惠民服务深度融合,让文化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公共文化服务“接地气”,滋养百姓“家门口”。《山西省支持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支持多地打造“博物馆之城”;600余个集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遍布城乡,成为居民的“精神驿站”;太原、大同、运城等地的“城市书房”,将书香融入市井街巷;左权县、泽州县大阳镇等6地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基层文化阵地日益活跃,群众文化获得感持续增强。
人才队伍“强基固本”,传承发展动力充沛。全国率先开展文物全科人才培养,5年内定向培养600名基层文保人员,现已培养335名,该项目入选全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山西大学主办的“守艺·传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十周年山西省成果展,展示了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十年成效;在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中,山西6位演员入选,位居全国前列。一支支专业精湛、扎根基层的人才队伍,为文化传承注入持久动力。
文化传播“生动鲜活”,山西故事传扬四方。省文旅厅实施“文化传播者”计划,邀请达人多维宣传山西;山西卫视《首席体验官》邀外国青年体验春节非遗,海外曝光量十日突破1151万次;《我是传承人》中英文系列视频,以年轻化语态链接传统与现代。文化传播实效正转化为蓬勃的旅游热度,2025年上半年,大同云冈石窟等8家景区接待游客约787万人次,同比增长14.65%。
从考古工地的探方到社区书房的灯光,从数字文物的“云端绽放”到非遗工坊的指尖技艺,山西正以“保护—开发—共享”的良性循环,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这份答卷,也昭示着三晋文化在文化强省建设的征程上,必将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康少琼)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曲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3003934号 网站标识码:1410210004
联系电话:0357-4522017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曲沃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