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重大行政决策预公开

关于印发曲沃县“十四五”工业专项规划的通知

2023-08-09
【字体:

曲政办〔202328

曲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曲沃县“十四五”工业专项规划的

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曲沃开发区管委会,县直各有关单位:

《曲沃县“十四五”工业专项规划》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曲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8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曲沃县“十四五”工业专项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回顾 4

一、主要成效 4

二、存在问题 6

第二章  现状发展条件分析 8

一、产业现状分析 8

二、影响因素分析 13

第三章  发展环境 16

一、发展机遇 16

二、面临挑战 23

第四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26

一、总体思路 26

二、规划原则 26

三、发展定位 27

四、发展目标 27

第五章  打造现代工业体系 30

一、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30

二、新兴产业战略发展 37

三、轻工农业协同发展 41

第六章  优化空间结构 44

一、智创城核心 45

二、五大片区布局 46

第七章  重点项目布局 53

一、智创城核心 53

二、千万吨级绿色钢铁基地 54

三、高端装备制造区 58

四、新兴产业园 59

五、马庄绿色装备研发区 62

六、三星智慧园 63

第八章  夯实支撑体系 63

一、土地利用支撑 63

二、能源供给支撑 64

三、水源支撑 66

四、生态环保资源安全支撑 68

五、工业生产安全支撑 69

六、交通保障支撑 70

七、人才保障支撑 71

第九章  完善保障体系 73

一、健全组织实施机制 73

二、加大财税金融支持 73

三、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74

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74

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75


第一章  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效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十三五期间县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实现新突破,扩大对外开放全县经济保持稳步增长2019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2.2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32.3%,202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5.56亿元(655614万元),同比增长11.1%。工业对全县生产总值贡献率达92.3%,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从“十三五”期末的24家增加至27家,工业对全县生产总值贡献达56.4%,工业经济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改善

“十三五”期间,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标准煤得到显著改善。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10.68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9.2%。

(三)中小企业发展成绩显著提高

“十三五”末,全县中、小民营企业总产值达到295亿元,比“十二五”末的197亿元增加98亿元;营业收入达到320亿元,比“十二五”末的192亿元增加128亿元;上缴税金8亿元;企业户数8590家,比“十二五”末的6360家增加2230家。

(四)两化融合取得预期效果

“十三五”期间,重点企业通过深度开展两化融合工作,创新管理理念,提升了生产和管理效率,为我县深度实施两化融合起到了示范作用。通才、立恒两大企业实现ERP钢铁制造与深加工过程中多业务之间的信息化管理,将生产、销售、采购、物流、库存、财务管理和售后服务等业务信息化集成。中条山公司实现了物料管控信息化集成和企业信息化管理,被评为山西省贯标示范企业。

(五)产业集聚加快发展

2019年集聚区固定资产达316.2亿元,实现产值338亿元。集聚区共有企业3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晋南钢铁、通才工贸两家龙头企业连续多年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行列。集聚区已初步构建起以冶金焦化、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等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具备年产700万吨生铁、800万吨粗钢、900万吨轧材、400万吨焦炭、30万吨乙二醇的生产能力。

(六)工业转型实现突破

大力开展“转型项目建设年”活动,重点在千万吨级钢铁工业园区集中实施了“百亿工业转型项目”,采用国内领先工艺技术,使主要钢铁企业的整体装备实现“脱胎换骨”。立恒(晋南)公司150万吨球团、60万吨热镀锌、130万吨型钢和通才公司1.5万立方制氧等项目投产达效;晋南钢铁集团3座1860立方高炉、3座150吨转炉,立恒170万吨焦化及沃能化工年产30万吨乙二醇联产LNG等项目建成投产。

(七)智创城初步形成发展平台

“十三五”期间,依托我县区位、资源等优势,借助临汾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契机,发展了智能工厂、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新业态。开展智创“1+N+X”体系,强力打造1个智创园、N个协同创新基地、X个驻沃科研院(所、站), 成立了7个运营中心,打通人才、技术、产业互通“最后一公里”,推进了技术与产业、人才与产业、资金与产业的交融互动,实现了产学研有机融合。

(八)实现企业内循环

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钢铁、焦化、铸造、高端化工、电商云平台、国际贸易、光伏示范农业等为一体的全循环全利用综合型企业。“十三五”期间,先后投资上百亿建设了一批“六新”项目,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旗下的沃能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焦炉煤气、转炉煤气生产乙二醇精细化工产品,具有成本、环保、技术优势,对推动山西能源革命、重塑产业生态和实现企业内循环具有示范作用,同时为“十四五”开展双循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结构单一,钢铁为主导产业

全县工业体系中,国家限制类行业比重偏大,特别是钢铁、水泥、焦化仍然是我县的支柱产业,晋南钢铁、通才工贸两家企业工业总产值242.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90.25%,其他产业及新兴产业比重较小。该工业结构不利于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规模及工业产值相较发达地区同级县市差距较大。

(二)普钢产能过剩,特钢占比较低

晋南与通才两家钢铁企业主要以生产低合金钢、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低合金热轧带肋钢筋等普通类钢铁为主,优质钢、特种钢生产量较少,占比较低。

(三)产业链延伸较少,产品附加值较低

我县工业主要以钢铁、建材、焦化产业为主,其中钢材主要以生产型钢、棒材、线材为主,建材产业主要以水泥为主,各产业产品较为单一,种类较少。                      

(四)产业原料外供,对县域经济带动能力不强

县域内农副产品、新型建材等产品原材料由外部区域提供,通过企业生产设备加工后,大部分产品出口国外,对县域经济带动辐射能力不强。

(五)产业内循环较弱,经济外循环不足

在全县27家规上企业中,以晋南钢铁为主的企业内循环结构相对完善,产品利用率较高,相比较其他企业产品附加值稍大,但其他产业内循环结构发展不完善;县域整体经济与其他市县区域产业互动格局、产品外循环亟需加强。

(六)用地指标紧张

现状全县除钢铁及其他相关产业用地较为集中之外,其他工业(洗选业)企业用地较为分散,企业预留发展用地较为紧缺,产业规模及发展模式得到制约。

(七)企业技术创新缓慢

我县县域内现有企业多为传统企业,企业技术亟须升级革新,企业内部科技创新技术人才缺乏,造成企业产品升级缓慢,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第二章  现状发展条件分析

一、产业现状分析

通过国际市场经济的带动以及“十三五”供给侧调控,我县投资百亿建设18个项目,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三五”以来,依托铁矿石等资源能源优势,钢铁工业装备水平持续提升,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产品结构逐步优化,钢铁工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撑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两化融合也实现了突破,为我县“十四五”新型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钢铁产业

钢铁产业作为我县主导产业,主要依托晋南钢铁、通才工贸两家企业,现已具备659万吨生铁产能、820万吨粗钢产能、钢材960万吨产能,分别占全省产能的10.3%10.9%13.9%

钢铁制造产业在产业规模、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均具备一定优势。但晋南钢铁、通才工贸两家企业炼铁、炼钢工序的限制类装备数量较多,已出现产能过剩。晋南钢铁现有3220㎡烧结机,产能规模为600万吨;1条链箅机—回转窑生产线,产能规模为150万吨;31860m³高炉,产能规模为475.65万吨;3150t转炉,产能规模为480万吨;4条高线生产线,1条棒材生产线,1650mm带钢生产线,4条型钢生产线,产能规模为1000万吨;通才工贸现有1860m³炼铁高炉一座、1280m³炼铁高炉1座,生铁产能为276万吨,100吨炼钢转炉2座,65吨炼钢电炉1座,粗钢产能为278万吨,160万吨棒线生产线、1100万吨高速棒线生产线、165万吨带钢生产线,2180万吨高速线材生产线,轧材总产能405万吨。

因此,“十四五”期间钢铁产业智能、绿色、转型发展成为重中之重。

(二)焦化化工产业

我县现有焦化化工企业4家,其中焦化企业2家,分别为立恒焦化和闽光焦化。立恒焦化现有2656.25m捣固焦炉(一期)、2707m焦炉(二期),主要产品有焦炭、煤焦油、粗苯,年产规模分别为315万吨、15万吨、4.2万吨;闽光焦化现有2654.3m焦炉,产品年产规模为焦炭90万吨、煤焦油4.5万吨、粗苯1.3万吨。化工企业2家,分别为沃能化工和迈乐肥业。沃能化工年产规模为乙二醇30万吨、LNG15万吨、氢气6亿m³;万乡红肥业现有1条有机肥料生产线、2条水溶肥料生产线,年产有机肥1万吨、腐植酸水溶肥0.3万吨、氨基酸水溶肥0.3万吨。

由于全县焦化化工行业规模较小,且产品单一不能发挥竞争性。园区最大的焦化企业立恒产能只有315万吨,规模处于行业中下游水平。“十三五”期间,立恒焦化对焦炉煤气进行了深加工,发展乙二醇产品,属于全国首例钢化联产乙二醇项目,处于行业先进水平。但园区其他煤焦油、粗苯均未进行深加工,产业链不全,与国内先进园区相比存在差距。

因此,“十四五”期间,如何消耗剩余产能,延伸焦化产业链成了一个重要课题。

(三)建材产业

我县27家规上企业中涉及水泥制造业的企业有山西中条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曲沃威顿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曲沃县盛源建材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其中中条山作为重点企业,“十三五”期间,成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山西省“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生产出了油井、道路、中热三种特种水泥;同时与知名院校合作,推广应用新技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生存能力,设立培养基地,进一步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知名度,为我县建筑建材行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四)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中小企业的发展以马庄科技创新园区和三星新型工业园区为依托,从企业自身发展和技术平台搭建方面,重点发展了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同时对具有代表性企业进行多元化投资,加大企业规模,为全县中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装备制造。依托长林环保等企业,围绕智能制造、精密加工、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技术,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和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企业。

——铸造业。同丰精密制造年产4万吨精密锁块铸造项目的投产运营,大幅提升了铸造产品的技术含量,形成了年产4万吨高附加值的精密铸件能力。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农副产品加工。以山西回春豆业、壹家人面粉、心园食品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异军突起。回春豆业年产1000吨意大利面条生产线的建设,壹家人面粉8万吨系列专用面粉加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运营,鑫田源科技有限公司(原天泉淀粉)的资源整合,药用淀粉生产线的改造投产,心园食品豆腐串生产线的扩建,形成了迅猛发展的态势。

——化工产业。以方圆塑业、海建水玻璃为代表的化工产业快速发展。方圆塑业煤气管道和喷、滴灌管道项目的建设运营,海建水玻璃年产3万吨工业硅酸钠及1.2万吨药用低硼硅玻璃管建设项目的实施等为全县化工产品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有机肥业。以迈乐、万乡红肥业为代表利用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植物秸秆生产有机肥企业稳步推进。迈乐肥业年产10万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的建设,为有机肥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创业基地建设。以曲沃县原机电厂闲置厂房、闲置办公楼为依托,规划建设的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孵化成长区,经过几年的努力,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入驻企业已达12家,2017年成功培育规模企业1家。以三星新型工业园区闲置土地为依托,规划建设了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壮大区,入驻企业近10家。目前创业基地吸纳就业人员500余名,年实现营业收入达5个多亿元。

——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根据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投资10余万元,以各乡镇企管办为基础,新建7个小微企业服务站,配备了电脑、桌椅、办公柜等必要的办公用品,针对各乡镇的小微企业开展创业辅导、政策咨询、解惑答疑等服务,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五)智能化发展

2020年,我县提出了“推进智创1+N+X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创新生态”的意见,强力打造1个智创城、N个协同创新基地、X个驻沃科研院(所、站),以此构建智创新体系,启动发展新引擎。

已建成一座智创楼,且总投资15亿元、建设1300亩的智慧菜谷项目正在有序推进。2020年,已建成西安、天津、上海、厦门4个协同创新基地,分别与通才工贸有限公司、晋南钢铁集团、闽光焦化进行合作,致力于产业技术的优化、新产品的研发与升级。

已引进康振生院士,26名博士、15个博士工作团队入驻,并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农学院、山西农大等17个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合作建站。

智创城的建设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创新平台,为“十四五”工业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一)工业分布因素

1.区位优势

我县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枢纽区域,是三省经济联系的枢纽,处于国家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通道,是山西省大运旅游经济带的必经之地,是晋南寻根溯源旅游带的组成部分,处于全省“十”字形旅游带上。

2.交通因素

县域交通便利,全县公路总里程约607.9公里,其中高速路18.206公里。县城北距太原317公里、南距三门峡160公里、东距郑州270公里、西距西安315公里,距运城机场和临汾机场仅1小时车程,距大西高铁侯马西站半小时车程。境内有108国道、大运高速、阳侯高速、同蒲铁路、侯月铁路等干线道路,是全国路网密度最高的县份之一。除此之外,还设有高显、南常、曲沃火车站和曲沃煤焦集运站,是欧亚大陆桥上货物集散枢纽之一。

3.河流水源

县域内地表水体主要为河流和水库。全县有“四河”(汾河、浍河、滏河、黑河);“十库”(中型水库浍河水库;小(Ⅰ)型水库四座,分别是高显、滏河、天河、溢沟水库);小(Ⅱ)型水库王村、薛庄、沸泉一、二库、新建水库)。

县境内共有7条河道。其中,汾河为省管河道,浍河为市管河道,滏河、黑河、沸泉河、曲村河、排碱沟为县管河道,县境内河道全长84.7km;县域内有共有水库10座,其中中型水库一座,为浍河水库;小(Ⅰ)型水库四座,分别是高显水库、滏河水库、天河水库、溢沟水库;小(Ⅱ)型水库王村水库、薛庄水库、沸泉一、二库、新建水库;从2008年到2015年对小型水库全部进行了除险加固,加固后的水库均达到了设计防洪标准50年一遇,校核防洪标准300年一遇。

全县水资源可利用量达8400m³,地下水可采量为4140m³。

4.矿产资源

县域内矿产资源极其丰富,主要有铜、铁、钴、金、银、锌、铝矾土等金属矿产和石灰石、石膏、花岗岩、大理石等非金属矿产。其中,铁矿石品位在45%以上,总储量5000万吨;石灰石储量1000m³;石膏储量1000m³;煤炭探明储量5.7亿吨。

5.地理气候

我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特征比较显著: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寒冷。

根据县气象局多年气候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2.6℃;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2.6℃,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2℃,冬夏温差28.8℃,全年大于10℃的积温为4395℃。2005年6月23日出现最高气温达41.3℃,1991年12月28日出现最低气温达-22.0℃。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份,降雨量按四季划分:夏季占44.5%,秋季占30.9%,春季占19.9%,冬季占4.7%,平均降水量500毫米。全年无霜期210天,初霜一般出现于10月中旬末下旬初,最早在9月下旬,终霜期出现于4月上旬。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87.8小时。当地最多频率风向为北向、北偏西向,冻土层厚度为52cm。

(二)工业转型发展因素

1.发展现状

在工业转型升级上,对标尖端领域模式,积极推进立恒公司与全球领先的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通才公司德国巴登钢铁公司的深度合作,企业管理运营水平显著提高,绿色循环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千万吨级钢铁工业园区为主战场,高标准开展园区发展工作,全力推进31860立方高炉、沃能化工30万吨乙二醇联产等上百亿元的转型升级减量化项目,压减炼铁产能3.1万吨、炼钢产能3.2万吨,大力推动了工业高质量发展。

2.经济基础

工业作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其中钢铁产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国家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充分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大力支持并努力构建钢铁现代化产业体系,曲沃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为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集群,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形成特色产业结构提供了有力基础,并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质量和效益。以创新为驱动,立足钢铁产业基础和优势,在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指导下统筹规划全县钢铁产业发展及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推进资源整合、产业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及两化融合等工作,有力提升了工业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第三章 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受疫情影响,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经济科技竞争更加激烈,全球产业结构面临调整。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已基本恢复常态,内需市场加速拓展,区域发展格局孕育新一轮变化,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紧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一、发展机遇

(一)《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纲要》引导发展

“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实施更大力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拓展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和激励政策,发挥重大工程牵引示范作用,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创新产品和服务。通过完善标准、质量和竞争规制等措施,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完善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坚持经济性和安全性相结合,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扩大轻工等优质产品供给,加快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改造升级,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深入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改造专项,鼓励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设备更新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业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思路

培育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发挥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推动全国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有利于引领和支撑西北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推进西部大开发,有利于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规划提出做强重要节点城市。进一步提升宝鸡、铜川、渭南、杨凌、商洛、运城、临汾、天水、平凉、庆阳等重要节点的综合承载能力,适度扩大城市人口规模,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对城市群发展的支撑作用。培育发展中小城市。提升兴平、华阴、侯马、霍州、河津、永济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增强人口聚集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创新园区发展为切入打造产业协作平台。支持园区建设运营管理与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全面创新,积极推进开发区整合优化发展,支持国家级园区和发展水平高的省级园区代管托管其他开发区,组建产业联盟,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一体化发展。按照市场化方式推进跨国界、跨地区共建产业园区,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分工合理、产城融合的专业化园区。

(三)《中国制造2025山西行动纲要》落地实施

国务院于2015年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

山西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出台《中国制造2025山西行动纲要》,预计到2025年,重点制造企业装备水平、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重点制造企业和集聚区形成一批制造中心和创新中心,制造业在全国地位稳步提升,中西部制造高地地位更加巩固。从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制造四个方面提出了预期指标。引导高效发展煤化工装备、发展智能节能环保装备、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托各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等,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

(四)习近平总书记山西视察讲话

2020512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深入山西视察,对山西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提出要加快引进相关大企业大项目、高端紧缺人才和研发机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在“新”上做文章,扭住产业转型这个关键,着力推动装备制造、高端LED(半导体光电)、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医药和大健康等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希望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622日,习近平视察山西省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等方面的企业自主创新成果展示,听取全省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培育创新体系整体情况汇报。习近平指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要支持企业创新产业组织形态,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标杆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习近平希望该企业用好我国交通发展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创出更大的天地。

(五)《临汾市工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2010-2020)》总结经验

规划提出力争将临汾建成晋、豫、陕三省交界地区特色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成为促进山西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和战略支撑点。具体讲,就是着力打造“五个基地”,即:全国重要的煤炭、焦化基地;华北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晋南地区重要的电力工业基地;山西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本次规划主要从做大做强钢铁工业、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调整巩固建材工业三个主要方面为我县未来工业发展提供方向。依托千万吨级钢铁生产工业园区,进一步调整钢铁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种钢生产;积极发展钢铁生产循环经济产业;适度发展与钢铁配套的焦化等产业,提高园区的协同生产能力。

(六)曲沃县骨干企业创新转型试点工作方案

方案提出三个重点任务,一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我县钢铁产业发展优势和潜力,加快推进区域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改造升级,按照全市钢铁企业座谈会精神,以自有产业为主导、以外购产能为补充,落实减量置换标准,制定《减量置换升级改造实施方案确认报告》。方案明确减量置换升级改造建设2×1860立方高炉、2×150吨转炉及配套工程。按照工信部新颁布的《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和《山西省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行业产能置换实施细则》要求,加快推进通才公司1280立方高炉、晋南钢铁第三座1860立方高炉前期工作。二是发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通过通才公司、晋南公司等试点企业带动,依托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ERP钢铁制造与深加工过程中多业务之间的信息化管理,将生产、销售、采购、物流、库存、财务管理和售后服务等业务实现了信息化集成,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创新管理理念,提升了企业生产和管理效率。物流行业不断做大做强,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夯实公共服务基础,以聚鑫物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平台,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建立以“物流”为运作,以“信息”为核心,集钢材贸易、电子商务、三方物流为一体,客户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多功能、智能化综合物流服务平台。三是产品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创新转型试点工作的推进,提升企业技术装备与产品质量。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适时淘汰低端装备,建设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装备,引导企业积极与国内外同类领先企业进行合作,借鉴先进技术和管理,稳定中低档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开发抢占高档产品市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发挥品牌效应。

(七)《曲沃县生态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曲沃县生态工业园区西临侯马,北望临汾,东向长治、焦作、洛阳、郑州,南有运城、三门峡,位于晋南经济带的中心位置。生态园区作为曲沃县的工业发展核心区,规划建设面积28平方公里。园区发展立足于晋南,面向全国,致力于打造“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山西省焦—钢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晋南地区典型‘生态工业园’”、“临汾市工业转型发展示范窗口”。结合产业现状及国内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情况,通过科学规划、统筹整合资源,打造“1主线+1核心+6协同+4重点”的1164园区发展模式,“1主线”指以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主线、“1核心+6协同”指以钢铁制造产业为核心,以焦化化工、耗钢产业、高端装备制造、资源耦合利用、轻工农业协同发展、物流商贸与现代服务产业为协同的工业发展体系、“4重点”指以强链条、补支撑、重绿色、谋创新为重点任务,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协同发展、产城融合发展。

(八)曲沃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

曲沃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设立工作于20203月中旬正式启动,330日《设立曲沃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方案》通过临汾市政府审核,41日启动《设立曲沃经济技术开发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915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召开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曲沃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929日曲沃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

规划总用地面积18.96平方公里。结合现有产业和基础设施配套情况,采用“一区三园”模式,分别是:新材料产业园(占地约为8.09平方公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占地约为7.80平方公里),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园(占地约为2.96平方公里)。新材料产业园:以现有钢铁、焦化等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为牵引,大力发展特种钢材、金属新材料和碳基新材料等产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依托全县机械加工和装备制造相关企业,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方向,特色绿色制造为重点,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智能装备、新能源装备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园:依托智创城、黄河金三角智慧果蔬产业示范区,全力构建传统产业数字化、物流业智能化、农业科技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面临挑战

在充分认识发展机遇的同时,必须清醒意识到在“十三五”时期全县工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发展压力进一步加大。

从国际上看,当今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是宏观经济持续低增长。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下行因素加剧,未来长时间内将处于疲惫状态。二是国际贸易规则重塑。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形势下,各国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规则和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三是国际政治不稳定性上升。成为一个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四是新技术革命酝酿突破。发达国家紧握制造业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先进设备,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进行产业链布局,牢牢控制产业核心竞争力。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孕育,物联网、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技术创新将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兴起,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将对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从国内看,一是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迈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二是国家战略陆续出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我国工业发展和产业“走出去”创造出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以转移促进转型,在转型中提升山西经济发展的创新成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为山西在国际国内的融合互通发展中提供新的机遇。三是地区竞争更为激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经济调控和应变能力加强,为争取发展的主动权,提升区域竞争力,各地都在全力以赴抓结构调整,抓转型升级,积极调整生产力战略布局,打造发展新平台,培育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抢占发展制高点。四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随着要素价格的提高,依赖生产要素低成本发展的企业会形成极大挤出以及倒逼效应,居于产业链低端、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必须通过增加技术和管理的投入,向产业链高端转移,靠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提升自身品牌来消化成本上升的压力。更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树立全球资源配置的战略思维,全面参与国际资源配置领域的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形成资源全球化配置的新格局。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要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要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要从高碳发展转向绿色发展。

以钢铁行业为例,1996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钢铁生产国,全球占比持续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粗钢产量已经超过了世界产量的50%。与此同时,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钢铁行业具备了全球最活跃的创新要素和发展方式,商业模式正在实现全面升级,装备水平已经迈向全球最高端,整体产品结构正向中高端迈进。但在曲沃县的龙头产业钢铁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业态较为单一、产业链较少、技术创新缓慢等发展问题。

总体来看,“十四五”时期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县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用好时间窗口,科学判断形势,准确把握自身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充分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创开拓创新、跨越发展新优势,开创富民强县新局面。

第四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十四五”期间,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牵引,围绕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基础能力、产业、产业链“四位一体”提升,通过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科技研发实现转型发展,形成以智创城为核心,千万吨级绿色钢铁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区、新兴产业园、马庄绿色装备研发区、三星智慧园为重要节点的“一核五片多辐射”工业空间结构,实现工业结构合理、经济稳增、企业一流的高质量发展。

二、规划原则

——完善体系,突出重点。进一步完善县域工业体系,充分延伸产业链条,补齐产业链节点。完善发展过程中要突出产业重点,以重点带动整体。

——夯实基础,创新发展。夯实现有钢铁产业基础,强化技术、装备更新,完善环保、节能设施,做强基础。协调推进信息技术在产业和项目的应用比例,提升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企业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在政策、法律框架内鼓励企业根据市场和自身实际自主发展。政府部门应发挥引导和服务作用,建立和完善利于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三、发展定位

省级工业转型发展示范点——以《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为指导,实施能效提升工程、绿色清洁生产推进工程、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程、工业低碳发展工程和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工程五大工程,延伸钢铁—焦化产业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以沃能化工、闽光焦化、长林环保等企业为重点,加大对新兴绿色产业、新材料产业技术的研发与投资,推进工业转型发展。

山西省智能制造示范点——《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依托我县现有钢铁及制造业基础,通过晋南、通才两大钢企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研究重大科技专项,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我县企业智能制造水平;中小企业通过将两化融合作为切入点,逐步推动其他企业智能制造。

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基地——依托智创城技术平台,通过引进院士及博士团队,成立专家工作站;同时与国内一流运营团队中关村智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合作,组织开展创业大赛、离岸孵化、智创论坛等活动,重点培养以创客空间、网上创新等为代表创业孵化新业态,鼓励吸引更多高端创新人才,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四、发展目标

(一)近期目标(至2025年末):

总体目标:

通过产业转型、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等措施,提高工业总产值,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两化融合基本覆盖,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构建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工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具体目标:

1.规模总量持续倍增。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55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0家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再次实现翻番,力争工业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2.投资规模目标。“十四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80亿元。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三个重点领域,重点推进23个估算总投资270亿元的重大工业项目建设。

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十四五”期间,要大力发展新材料和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争到2025年,战略新兴产业主营业务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50%

4.两化融合目标。“十四五”期间,大型龙头企业要实施全面的价值链管理,建立基于标准化的信息开发系统,推动行业业务流程改造,信息化部门的覆盖率达到90%。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0%以上,关键工序制造设备数控化率达到55%,培育30家左右智能工厂。

5.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确保规模以上工业效益综合水平在省内持续领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全面完成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示范和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等治理目标。

(二)远期目标(至2035年):

1.“两化融合”达到成熟阶段,实现工业信息化全域覆盖。

2.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企业比重达到70%,实现工业完全转型。

3.工业体系各产业要素完整,形成较强的区域辐射能力。

第五章  打造现代工业体系

“十四五”期间,通过发展以绿色钢铁、高质量建材、高端智能制造为重点实现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布局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升农副产品加工业、现代智慧物流体系协同发展轻工农业,打造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的新型循环工业体系。

一、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十四五”时期,通过钢铁产业绿色发展、焦化产业由“黑”转“绿”、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全面发展,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构建具有曲沃特色的现代化主导产业,实现“钢---氢”协同发展。

(一)钢铁产业绿色发展

钢铁工业绿色发展,要按照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以清洁生产为基础,重点抓好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全面实现低成本、高质量钢铁产品制造;能源高效转换和及时回收利用、大宗废弃物处理-消纳和再资源化等三个功能,要能与其他行业和周边环境实现生态化链接,从而实现绿色发展模式。围绕“高炉炼铁-转炉炼钢-连铸、热轧-型材、线棒材、管材、板材-装配式建筑用钢、高端装备用钢、石油行业用钢、电力行业用钢、工程机械用钢、锅炉行业用钢及相关服务协同发展”链,重点解决产品层次偏低、钢材深加工不足、钢材本地配套率低等短板问题,建成千万吨级现代绿色精品钢产业基地。

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技术加速融合,使智能制造成为钢铁行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突破口。要做好智能制造顶层设计规划,抓好国家层面的重大科技专项、行业共性技术、企业技术革新。加大智能制造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围绕制造流程结构优化、制造流程技术提升、钢铁制造服务平台建立、新型商业模式建立与运营等方面开展研发,突破一批智能设计、制造流程优化与协同动态调控等关键技术。加快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发挥标准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建立由政府主导制定、市场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研究建立钢铁智能制造基础指标体系。建立完整系统的生产制造信息化平台、智能制造基础技术指标体系和综合信息化平台,整合冶金数据资源,突破钢铁行业大数据核心技术,推进钢铁大数据的集成应用。发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作用。加快推进钢铁企业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钢铁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等方面的发展。先进钢铁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研究重大科技专项,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完善智能制造基础要素。完善基础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制造执行(MES)、企业管理(ERP)四级系统建设;配置高精度计量仪表和传感器,实现关键制造工序自动化数据采集;建立企业通信网络和大数据平台,实现各工序环节之间,数据采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与企业管理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与协同集成。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加强对生产工艺参数、产品的物化性能、装备运行状态等数据的采集、分析,利用大数据平台共享各生产环节实时信息数据,配置炼铁、炼钢连铸、轧制、热处理等关键工序过程控制模型并提升应用水平,建立多工序协调优化和精准匹配模型,促进各工序间的高效协调与集成,从而逐步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提升。推进管理运营智能化。通过运用人工智能、运筹优化、系统仿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开展高级计划排程、购销供应链协同、库存与物流优化、质量辅助监控分析等新型智能决策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企业实现从用户需求到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的信息集成优化,提升柔性化生产组织、成本综合控制、科学决策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发展“互联网+”生产新模式。将钢铁制造延伸到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当中去,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在汽车、高铁等重点行业,以互联网订单为基础,满足用户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柔性化产品需求,建立智能化生产模式,实现精准制造。

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不断推进产业布局优化、钢铁产业链延伸、创新能力提升,维护和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十四五”期间主要加快不锈钢、高铁轮轴、高品质合金钢等高端材料的技术研发,推进碳素结构钢、优质钢、合金钢等材料的技术应用,提升钢铁企业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创新能力。利用自身产业规模和发展优势,立足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培育构建产业链条,延伸精深加工,重点打造装备用钢、型钢差异化发展的特殊钢产业。

(二)焦化产业由“黑”转“绿”

围绕“焦炉煤气-LNG、乙二醇”链,重点解决焦化产业链条短、发展层次低、技术创新不足等短板问题,谋划绿色发展与低碳转型路径,促进焦化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市场化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打造百亿级绿色焦化产业集群,加速推动工业的绿色转型。

严格控制产能——要按照《焦化行业准入条件》要求,严格市场准入,科学遵循焦化行业的能源消耗、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准入门槛,避免盲目和无序建设;严格焦化项目审批管理,原则上不再批准单纯扩大产能的项目,严禁化整为零、违规审批;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分期分批淘汰不符合焦化项目,为优势焦化项目腾出充分市场空间。通过抑制焦化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把有限的要素资源引导和配置到优化存量、培育新的增长点上来,有效推进焦化行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盈利能力。

延伸产业链条——焦化工业属于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及资源型产业,在由传统产业向现代煤化工转型的过程中,需不断技术创新,延伸化工产业链,实现由“以焦为主”向“焦化并举,以化为主”的战略转型。一方面,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焦炉气综合利用率,是促进焦化产业技术升级的一个突破方向。在煤气加工利用和化工产品的深度加工方面,焦化企业应以高效率、低能耗为目的,实现传统煤化工与现代煤化工产业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打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格局,提高焦化企业经济效益和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焦化产业需要通过不断延伸化工产品产业链,对焦炭生产后续环节的化工产品进行集中回收,集中转化。积极推行“焦化合一”,在生产焦炭的同时,充分利用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等炼焦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和转化,对副产品进行回收利用,延伸产业链条,按照固、气、液3个方向,生产新兴产品。

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焦化行业在下游需求放缓、本身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焦化企业只有进行重组,减少供应,优化结构,拓宽产业链,才能走出困境。下一步,要努力推动焦化产业由“以量为主”转向“控量提质”,通过关小上大、同业重整、上下联合等方式,鼓励有实力的焦化企业在以资本、产权、市场为纽带进行重组,实现化产集中加工、污染集中处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有实力的煤炭、钢铁、化工、机械企业等上下游相关企业与焦化企业间进行联合重组,提升焦化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加快提升建材工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能力;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推进建材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技术创新——加快研发和推进建材产业新一代全流程制造技术及装备的智能化、现代化,加强生产流程参数信息化、数字化研究,加快建材工业基础软件的自主开发力度,加强“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及制定,行业关键智能制造专用技术、系统研发及推广,通过生产过程信息化、智能化,实现生产线智能化控制、远程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重点加强水泥、玻璃、陶瓷、玻纤、非矿、墙材等建材各产业制造全流程技术、装备的智能化创新研究,开发智能化新一代产业技术和装备,研发水泥熟料煅烧新工艺,加快矿山开采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研究。

节能减排——开发建材行业综合利用大宗固废的新技术、新工艺,提升建材行业资源化利用固废的水平面向生态文明建设与保障资源安全供给的重大战略需求,以及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为核心原则,重点开发各类尾矿、废渣制备高质量建材产品的工艺技术和相关装备,提高建材综合利用固废掺量,加快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完善绿色建材相关评价技术,减少建材产业对天然资源、能源的依赖程度,降低环境负荷,提高行业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水平,支撑建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产品高性能化——要充分利用建筑垃圾、工业废弃物、粉煤灰等废弃物,发展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着力打造“粉煤灰、煤矸石、废渣—制砖—墙体材料、路基材料”产业链;加快发展耐火材料、热塑材料、PVC延伸加工等建材产业;重点发展集防火、抗震、环保、保温、防水、降噪、装饰等多功能一体的建筑材料,安全环保型防火保温材料和节能环保型门窗;示范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屋面系统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墙体。重点针对绿色建筑、智慧城市、国防军工及极端环境重大工程建设的迫切需求,加强水泥、混凝土、陶瓷、高技术玻璃、特种无机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建材主要产品。

(四)高端装备制造业全面发展

装备制造业是转型发展的重要依托,近年来,我县以转型项目为抓手,以提质增效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夯实产业基础,突破重点领域,促进装备制造业向“集聚、智能、绿色、服务”方向转变。项目建设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不断涌现。

汽车工业——引入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整车生产项目以及汽车配套零部件生产项目,建立汽车产业战略联盟,形成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积极推进氢能汽车、氢能重卡、煤炭基醇醚燃料汽车、煤层气燃料汽车和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型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创新及市场化运作。

轨道交通装备——提高与地方企业协作配套;推动通才、晋南等龙头企业加强合作,一致争取铁道部对高速列车车轴、车轮、齿轮箱、轮对及材料的认证,共同推进高速轮对总成国产化的实现,打造中国高铁轮对总成产业化基地。

(五)曲沃招金紫金山黄金开发

20111010日,曲沃县人民政府与招金矿业签署《合作开发黄金资源框架协议书》和《合作协议》,全力支持其对该区的资源整合和资源开发。同时,共同出资设立了“曲沃县招金矿业有限公司”,其中招金占70%、政府企业占30%股份。

项目首期规划投资30亿元,对曲沃县紫金山金矿区内的黄金资源进行勘查整合开发,并建成山西省最大的黄金及贵金属采选、冶炼、精深加工、终端销售为一体的贵金属工业园。

二、新兴产业战略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新兴产业既是壮大新动能的战略重心,也是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为促进我县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合理制定具有曲沃特色的新兴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产业技术路线,构建高质量新兴产业创新生态体系。

新材料——根据新材料市场的需求,加快新材料研制速度,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便于新材料迅速走向实际应用,减少材料的“性能浪费”。注重军民融合,开拓军民两用产品市场是新材料发展的趋势。宽禁带碳化硅、氮化镓基的下一代射频高能效高功率器件即将成为有潜力的军民融合的高端电子产品。随着人民对健康、环保等需求的提高,对绿色环保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和高性能膜材料等绿色健康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电子信息材料的研发生产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低缺陷12英寸及以上电子级单晶硅、超薄8英寸及以上绝缘体上硅(SO)、宽禁带半导体与器件,以及 AMOLED有机发光材料及器件、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光学膜、集成电路特种气体都将逐渐实现产业化应用,部分产品也将逐渐取代进口。先进碳材料方面,大力发展碳纤维、石墨烯、石墨负极材料、碳纳米管等新材料。“十四五”期,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程加快,装备、工艺的升级对焊接材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所需的高端焊接材料量将逐年增加,同时也将加快推动焊接材料产品性能向高强、高洁净、高效率、耐腐蚀和绿色环保方向发展,产品生产方式向清洁、节能、智能、柔性方向发展。目前,曲沃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山西恒瑞昆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镀铜气保焊丝和镀锌钢丝,未来在焊接材料产品延伸方面具有很大潜力,此外,还可以引进相关的焊机生产制造商等产业提升新材料产业规模和产品附加值。

新能源——“十四五”期间新能源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提高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是实现能源转型目标的关键,也是落实国家2030年、2050年能源转型战略目标的关键。从政策方面,应继续加强灵活电源建设,加强区域通道建设,推进网源协调发展。从市场方面,应加快推进建设全县统一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优化配置作用不断提升新能源发电利用水平。从技术方面,依托能源互联网,加快“大云物移智链”等新技术应用,市场化商业模式将不断创新;新能源发电涉网性能逐步提升。

氢能——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中,明确了氢能和氢能产业的战略定位: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从原则方面,要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引领、典型示范。从技术方面,要将创新摆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聚焦氢能制备、储存、输运、加装、应用全链条,开发工业副产氢和再生能源制氢技术,推广氢冶金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升装备自主可控能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入融合发展。从项目方面,要综合考虑本地区氢能供应能力、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合理布局氢能制备、储运、加注、应用等产业链相关项目,稳慎有序推进氢能产业项目建设。

 节能环保——大力提高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发展水平,加快节能环保材料、设备及产品在工业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形成新的增长点。布局发展服务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及企业循环化改造的工业固废、污水、危化品等协同处置产业,提升绿色安全发展水平。大力提高专业化物流服务供给能力与服务水平。开展全县节能减排专业化服务,发展生态环境监测、大气质量监管、清洁生产审核、节能和环境影响评估论证等服务。突出重点工程,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大力推行绿色制造,积极开发大容量工业锅炉、余热余压利用设备、高效清洁燃气锅炉、节能环保型内燃机等节能环保设备,大力推广整体燃气化联合循环技术、内燃机电控高压燃油喷射技术及系统、热加工工艺模拟及优化等节能技术,实现节能环保设备的绿色制造。整合现有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推进家用电器和办公设备、半导体照明产品、节能汽车、新型建筑材料等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实现节能产品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发展。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报废汽车拆解、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制造、再生资源利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水资源节约与利用等重点领域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探索开展碳排放、水权、总量控制等市场化交易,推行特许经营制度,推行谁污染谁治理。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培育具有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管理一条龙服务能力的总承包公司,大力推进环保设施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扶持环境咨询服务企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推动两化融合的重点。一是大力推进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融合发展的核心基础,实现人与人、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无死角的全面互联互通。智创城的建设为我县“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技术平台,加强了各企业的大数据网络联系。二是促进企业生产方式从单点生产、流水线生产、自动化生产向网络化生产不断演进,加强龙头企业组织形态由科层制向扁平化、由强管理向自组织、由封闭式向无边界转变。

三、轻工农业协同发展

随着绿色食品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广大企业和农户发展绿色食品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十四五”期间,鼓励食品行业骨干企业、出口企业对绿色食品的开发与经营,通过现代智能化物流体系,建设曲沃“绿色、生态、环保”的绿色食品市场流通体系。

(一)农副产品加工业

扩大规模,高质量发展——推进基地建设,扶强生产主体,创建一批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大产销对接力度,形成原料基地与加工企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打造一批融“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餐饮、体验、休闲”为一体的绿色食品综合示范园区,拓展绿色食品发展的多种功能,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各类龙头企业,特别是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食品企业、外向型企业发展绿色食品,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引导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主体扩大绿色食品总量规模。

优化品种结构,完善市场体系——发展有特色的畜禽产品,引导行业领先企业和境外企业发展绿色畜禽产品;引导大型湖泊、库塘等自然条件良好的天然水域发展绿色水产品;发展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品,重点是食用植物油、米面加工品、果酒等。建设绿色食品专业营销体系和电商平台,利用电商平台拓宽营销渠道、提高流通效率;鼓励举办区域性绿色食品交易会,多渠道开展市场对接,扩大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力。

打造品牌经济——借助各类开放平台的溢出效应,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产品目标市场逐步扩大;坚持绿色食品精品定位,把精品理念贯彻落实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夯实品牌建设的基础;积极开展品牌知识宣传,培育并提升绿色食品在消费市场的良好形象。

发展高科技服务——运用大数据概念和技术创新农业监测统计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充分发挥各地农业部门及企业、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

(二)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物流需求社会化,积极培育客户需要的物流企业群体,整合优化物流设施设备,全面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物流市场环境,实现现代物流业由注重基础建设向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转变的战略发展目标,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加快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释放——进一步推广现代物流管理,努力扩大物流市场需求。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技术与方法,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物流的一体化运作。鼓励生产企业改造物流流程,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降低库存,加速周转。合理布局城乡商业设施,完善流通网络,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流通企业的现代化。广泛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发展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

提高专业化物流服务供给能力与服务水平——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整合物流源,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带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鼓励现有运输、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特种货物、厢式货车运输以及重点物资的散装运输等现代运输方式,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运输企业的相互协调,建立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运输系统。

健全物流网络体系,提升物流设施设备先进水平——要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按照经济区划和物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物流区域发展。积极推进和加深不同地区之间物流领域的合作,引导物流资源的跨区域整合,逐步形成区域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格局物流节点城市要根据本地的产业特点、发展水平、设施状况、市场需求、功能定位等,完善城市物流设施,加强物流园区规划布局,优化城市交通、生态环境,促进产业集聚,努力提高市场的物流服务水平,带动周边辐射区域物流业的发展。

第六章  优化空间结构

本次规划面积为437.9平方公里,结合我县工业发展基础,按照产业集聚发展原则,对工业空间发展布局进行优化,实现结构合理的工业发展。规划在全县形成“一核五片多辐射”的工业空间结构。

“一核”是智创城科技研发核心。以智创城建设作为全县工业核心,引导新兴产业、信息产业发展,同时为各基地、园区提供科研技术支撑,服务于企业。

“五片”千万吨绿色钢铁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区新兴产业园马庄绿色装备研发区三星智慧园千万吨绿色钢铁基地集中发展钢铁产业,同时推进钢铁产业与焦化、化工产业融合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区作为钢铁产业的下游延伸产业,主要对钢铁基地的钢材产品进一步深加工新兴产业园:与钢铁基地结合布局,主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马庄绿色装备研发区:主要服务于节能环保设备研发产业及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星智慧园:主要发展智慧物流,加速推进曲沃“走出去”。

“多辐射”以各基地为中心向周边区域辐射,从而带动我县内部经济发展;同时以县域为整体对外辐射,从而形成区域经济圈,加速曲沃侯马一体化发展。

一、智创城核心

(一)发展定位

山西省科技创新服务标杆点、山西省产学融合示范点。

(二)发展思路

智创城作为“十四五”期间工业发展的核心,旨在为千万吨级绿色钢铁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区、新兴产业园、马庄绿色装备研发区以及三星智慧园提供技术服务,为全县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引进来”指导曲沃“走出去”。

(三)发展模式

采取政府管理、专业运营的模式,吸引高校、企业及机构的高端人才,通过建设高新企业落地区和培育创新企业孵化区,组织开展创业大赛、智创直播、离岸孵化、人才直聘、智创论坛等活动,以项目为王,打通人才、技术、产业互通“最后一公里”,实现产学研有机融合,培育发展一批专业性强的高新企业。

(四)发展重点

智创城的发展以“新”为重点,全方位打造我县新型工业体系。在新基建方面,积极落实5G在企业的应用,打造5G+智慧工业园区,为临汾市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开创新的“曲沃模式”;在新技术方面,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新技术应用,通过引进博士团队,争创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提升国家级专利获得率,积极促成更多科研院所入驻,力争取得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科技成果,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新材料方面,积极探索,提高新材料在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全力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集聚平台和服务保障;在新装备方面,提升企业实力与竞争力,全力支持重点企业,加大对装备技术的创新改造;在新产品方面,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开拓高端领域新产品市场,打出曲沃品牌,叫响曲沃制造;在新业态方面,全力推动远程无接触配送、在线选购、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五大片区布局

五大片区分别为千万吨级绿色钢铁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区、新兴产业园、马庄绿色装备研发区、三星智慧园,各片区之间形成产业联动,构建产业循环链。

(一)千万吨级绿色钢铁基地

1.发展思路

钢铁产业作为我县主导产业,已出现产能过剩的现状。因此,“十四五”期间,应坚持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自身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避免同质化,努力加快产品的升级改造,及时调整产品的生产方向。应坚持节能降本,挖掘自身潜力,要从生产流程、工艺、物料消耗、设备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努力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以保持成本优势。应实现智能制造,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先进钢铁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研究重大科技专项,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企业智能制造水平。

2.发展重点

大力发展优品钢、特种钢等产品;大力实施原料预处理,降低能耗、物耗,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支持节能型设备的技术改造。加强产业联动,拓宽钢铁应用领域,支持龙头企业的重点项目建设。

3.规划目标

铁前工序装备技术、节能环保、智能化水平接近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限制类高炉装备全部实施大型化、智能化改造,实施精料冶炼制度,保障高炉“高效、优质、节能、环保、稳定、长寿”运行,园区内炼铁产能由659万吨提升至908万吨。炼钢装备大型化升级明显,通过装备技改和工艺流程结构变化,园区粗钢产能由820万吨提升至918万吨。规划热轧材能力达到1030万吨。钢材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品种钢占比达到50%,比现状提高35个百分点。

(二)高端装备制造区

1.发展思路

充分利用县域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园区钢铁、铸造产品附加值,构建“钢铁-铸造-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带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满足我县及周边区域市场为目标,坚持走绿色发展、差异化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积极提升装备制造产业配套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以加快装备制造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长期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及加快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为发展机遇,统筹考虑园区产业发展,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促进装备制造产业体系的形成,打造工业园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发展传统装备制造为龙头,聚焦高端装备制造,带动智能装备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协同发展,通过引进先进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资金,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特色基地,推进装备制造业向绿色、成套和智能方向发展。

2.发展重点

以钢铁、焦化两大类产业为依托,吸引现代农用机械制造、煤化工装备制造、高端数控机床制造等项目建设实施,积极推进煤炭基醇醚燃料汽车、煤层气燃料汽车和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型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创新及市场化运作。争取铁道部对高速列车车轴、车轮、齿轮箱、轮对及材料的认证。打造焦炉、冶金设备、机械装备、矿山机械用优质零部件服务供货商。

3.规划目标

规划到2025年,规上企业增加2家,装备制造产业年生产各种设备12330吨,各种优质零部件10万吨,年实现总产值约11亿元,为打造曲沃县标杆性高端装备制造特色基地、临汾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先行区奠定基础。

(三)新兴产业园

期间,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围绕新材料和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新型电动车等领域,择优将一批新兴产业工程、新兴产业专项纳入培育,完善产业发展链条,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发展目标:“十四五”末,规上企业数增加5家。

1.新材料

1)发展思路

“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高端制造用优特钢及焊接材料、高层建筑用型钢、锂离子电池用碳基负极材料等新材料品种,助推企业转型高质量发展,并且还能拓宽现有的营销渠道,带动我县经济增长。

2)发展重点

金属新材料:发展轨道交通用高品质齿轮钢、轴承钢、高端焊丝、高强抗震钢筋、高压电力铁塔用角钢、高层建筑用H型钢等金属新材料。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包装焊丝基地和中西部最大的优质型材生产基地。

碳基新材料:以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切入点,以闽光焦化及其控股股东先进负极材料技术储备优势,开展焦化行业精深加工,完善“煤-焦化-针状焦-碳基负极新材料”产业链,发展锂离子电池高性能负极材料(石墨、硅碳)等碳基新材料。并用3-5年的时间建成国内碳基储能新材料独角兽企业和科技领军型企业。

化工新材料:以循环经济和能源综合利用为出发点,利用焦炉煤气、转炉煤气等生产高端化工产品乙二醇。长远规划进一步延伸乙二醇产业链,建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项目,生产PET树脂,聚酯工程塑料、薄膜和聚酯纤维等化工新材料。

2.新能源

1)发展思路

围绕新能源产业方向进行招商,引进1个全国知名的大型新能源项目来我县投资建厂。借助国家鼓励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利时机,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

2)发展重点

新能源产业在将以光伏发电、氢能、充电桩及新能源充电站等形式为主,推动新能源项目的发展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居住环境及产业升级转型。

(四)马庄绿色装备研发区

1.发展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着力加强技术创新,大力提高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发展水平,突出重点工程,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同时,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配套完备的研发平台、交流平台、大规模产业化前期的孵化平台,突出“工作、生活、休闲”于一体,由政府主导,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有统一的规划设计,打造园区4.0时代,争创省级示范绿色装备研发区。

2.发展重点

加快节能环保材料、设备及产品在工业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形成新的增长点。布局发展服务于企业循环化改造的工业固废、污水、危化品等协同处置产业,提升绿色安全发展水平。大力开展全县节能减排专业化服务,发展生态环境监测、大气质量监管、清洁生产审核、节能和环境影响评估论证等服务。“十四五”期间,加大项目引进和项目投资建设力度,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强、精、专”的中小企业集群。

3.发展目标

“十四五”末,规上企业数增加4家。

4.发展方向

1)开发节能环保设备

大力推行绿色制造,积极开发大容量工业锅炉、余热余压利用设备、高效清洁燃气锅炉、节能环保型内燃机等节能环保设备,大力推广整体燃气化联合循环技术、内燃机电控高压燃油喷射技术及系统、热加工工艺模拟及优化等节能技术,实现节能环保设备的绿色制造。

2)推广应用节能产品

整合现有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推进家用电器和办公设备、半导体照明产品、节能汽车、新型建筑材料等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实现节能产品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发展。

3)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制造、再生资源利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水资源节约与利用等重点领域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我县经济的绿色发展。

4)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服务

探索开展碳排放、水权、总量控制等市场化交易,推行特许经营制度,推行谁污染谁治理。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培育具有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管理一条龙服务能力的总承包公司,大力推进环保设施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扶持环境咨询服务企业。

(五)三星智慧园

1.发展思路

“十四五”期间,要紧紧围绕生产发展需求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提升工业密集区产业配套服务能力、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为重点,依托重点工业园区、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培育发展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幅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与生产制造的融合度,增强服务能力,推动全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立现代产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2.发展重点

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制造业全过程渗透,推动制造业服务化。放开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引导企业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积极发展服务于产业集群的数据托管、技术推广、管理咨询等服务平台,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广泛应用,建立与省市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3.发展目标

“十四五”末,“小升规”企业数增加4家。

第七章  重点项目布局

一、智创城核心

(一)建设项目

“十四五”期间,智创城配套建设98套居家式人才公寓和创客中心、云展中心、大数据中心、创业辅导中心、人才服务中心、评审中心、直播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等8大中心以及餐饮、健身、超市等附属设施。

(二)构建体系

创建“1+N+X”体系,即:建设一个“智创园”,建设N个在发达地区的协同创新基地和X个驻沃科研院(站、所)。充分发挥“智创园”引智、汇智、扶创、支创等智创中枢的作用,培育转型新动能、建设人才新高地、凝聚创新新力量。

(三)引进项目

1.吸引冶金行业院士入驻

通过与轧制技术与装备专家黄庆学院士团队合作,致力于探究轧制装备结构优化设计,实现装备制造业行业突破。

2.吸引材料行业院士入驻

通过与材料学专家黄周廉院士团队合作,致力于超导和稀有金属材料的研发,以及钛及钛合金、材料加工和制备技术、生物工程材料等多个领域进行探索,实现新材料产业的突破。

3.与高校合作建立创新基地

通过与太原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在龙头企业建立研发基地,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

4.与企业合作建立协调发展基地

通过与太原钢铁集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百强企业合作开发新项目,实现产业转型突破。

二、千万吨级绿色钢铁基地

引进项目:钢铁产能置换项目、钢-焦联合发展项目、非高炉炼铁项目、钢铁产品全流程质量管控项目、高性能特种钢冶炼项目、中板生产线、型钢生产线、热轧中宽带生产线等产品结构调整项目、工艺装备升级与公辅设施配套项目、节能环保技改项目、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等。

(一)晋南钢铁产能置换升级改造项目

采用国内领先的智能炼铁炼钢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建设1860m³高炉、150t炼钢转炉、220㎡烧结机、精炼炉、连铸机、110KV变电站、空压站及配套公辅设施。

(二)晋南钢铁年产100万吨小型角钢项目

建设1条年产100万吨小型角钢生产线。新建生产车间,加热炉、原料库、生产线编组、冷床、粗轧车间、精轧车间、锯机台、打包打捆车间、循环水池、成品库,以及供电、供热、给排水等设施

(三)晋南钢铁型钢、优钢线、槽钢、角钢项目

建设年产100万吨型钢压延加工项目、年产120万吨型钢项目、年产120万吨优钢线材项目、年产120万吨大型槽钢和角钢项目,建成中西部最大的型钢生产制造基地。

(四)通才工贸65万吨合金钢项目

配套产能置换建设1×65t合金钢电炉生产能力,在公司厂区内新建一条热轧优质合金钢宽带钢生产线,形成年产65万吨热轧优质合金钢卷能力。采用热送工艺,建设板坯连铸机、步进梁式加热炉、八架粗轧机组包括三架立辊和五架平辊轧机,九架精轧机组包括一架立辊和8架平 辊轧机,飞剪机,带钢层流冷却装置,卷取机及自动控制系统和液压AGC自动厚度控制系统。

(五)通才工贸30万吨钢渣微粉生产线项目

建设一条30万吨钢渣微粉生产线:配料系统、1×30万吨立磨、热风炉、收粉器、2×5000吨微粉仓、除尘系统、供电系统、液压系统、计量系统等。

(六)通才工贸年产240万吨链篦机-回转窑球团生产线项目

采用链篦机-回转窑-环冷机生产工艺,建设一条年产酸性氧化球团240万吨生产线。主要工艺系统包括原料准备系统、配混系统、造球系统、焙烧冷却系统、成品系统、主引风系统、回热风系统、煤粉系统,脱硫脱硝系统(业主另行外委)等设施,配套公辅设施包括通风、除尘设施、给排水(含消防)设施、供配电设施、仪表检测及自动控制系统、电信系统、热力设施、燃气设施,包括氮气供应、总图运输、厂区道路与管网等。

(七)晋南钢铁超高温亚临界发电项目

1×440t/h超高温亚临界燃气锅炉、1×135MW中间一次再热空冷凝汽式汽轮机、1×135MW发电机组及配套辅助设施。建设内容:主要建设汽轮发电机组,配套建设空冷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电气系统、消防系统、仪表自控系统及相应的公用工程。

(八)资源循环利用项目

曲沃县鹏发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由原来50万吨产能扩大到150万吨;山西晋邦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由原来30万吨产能扩大到130万吨。

(九)通才工贸热轧优质板材新材料技术改造项目

采用热送工艺,在现有棒材生产线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建设1780mm优质板材生产线,建设2台板坯连铸机、板坯热送辊道、No.1No.2加热炉、11780mm热轧机组及1条平整横切联合机组,配套水处理系统和电控系统等配套设施设备。

(十)通才工贸高速棒材生产线改扩建项目

高速棒材轧制速度是普通棒材轧制速度的2.5倍(普通棒材的轧制速度是每分钟18米,高速棒材的轧制速度是每分钟可达到45米),成材率高,产品强度高,综合能耗低。装备升级,产品提档,采用辊道热送直轧生产工艺,建设由粗轧、中轧、预精轧、精轧模块机组和成品轧机以“6+6+4+4+2”的形式共22架轧机组成的高速棒材生产线及热送辊道、切头及事故飞剪、预水冷装置、穿水冷却装置、倍尺飞剪、转鼓、步进齿条式冷床、冷剪、横移过跨台架、自动打捆装置、称量系统、收集系统,液压润滑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等。

(十一)通才工贸年产100万吨能源新材料精品钢管生产线建设项目

建设114连轧管生产线和180连轧管生产线各一条;每条生产线主要生产设备:连铸圆管坯热送运输装置、步进式加热炉、锥形辊穿孔机、六机架连轧管机、三辊三机架定减径机和张力减径机、步进式冷床、钢管长尺排管锯断机、液压快开矫直机、钢管自动打捆机、生产全线自动化控制系统和通讯网络系统;项目配套建设供配电、给排水、燃气、热力、通风除尘、工业卫生、安全环保等设施。新建工业厂房91000㎡,其中主电室5800㎡、综合水泵房1100㎡、机修及工模具加工间4800㎡。

三、高端装备制造区

引进项目:发展以节能环保设备、现代农用机械、煤化工装备、高档数控机床、优质基础零部件项目为引领,主要有:铸造高纯铁和铁型材,煤机成套设备、重型掘进机和综采配套设备、中大吨位与高性能起重机装备、新能源电动车、太阳能光伏装备、焊接机器人及自动焊接设备、城市自动立体停车设备、垃圾处理用焚烧设备、高铁/机车/输电设备等高端零部件、航空航天类高端零部件等。

(一)现代农用机械制造项目

规划年产耕地机械300台、收获机械300台、排灌机械300台、田园管理机700台。项目建有备料、焊接、热处理、加工、装配、涂装等生产设施。主要工艺包括钢材下料、成型、校正;结构件焊前、焊接、焊后加工;产品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装配、涂漆、试验等。主要设备配置车床、铣床、磨床、刨床、钻床、焊接设备、数控切割机、剪板机、油压机、折边机、校平设备、检测仪器、热处理炉等。

(二)煤化工装备制造项目

规划年产压力容器600吨、换热器400吨、煤焦油深加工设备600吨。项目建有备料、焊接、热处理、加工、装配等生产设施。主要工艺包括钢材下料、坡口加工、卷制成型;纵缝、环缝、管子管板焊接;零部件、管板、隔板机加工;产品探伤、热处理、试验、装配、喷丸、涂漆等。主要设备配置等离子切割机、火焰切割机、剪板机、卷板机、刨边机、纵缝焊接系统、环缝焊接系统、堆焊机、液压胀管机、管子管板焊机、热处理炉、油压机、车床、铣床、镗铣床、钻床等。

(三)高端数控机床制造项目

规划年生产制造数控车床120台、数控铣床120台、数控立式加工中心80台。项目建有备料、焊接、热处理、加工、装配等生产设施。主要工艺包括下料、成型、焊接、热处理、加工、装配、检验等。主要设备配置数控镗铣床、数控镗床、数控车床、普通车床、磨床、摇臂钻床、插齿机、滚齿机、成型磨齿机、切割机、激光干涉仪、自准直仪、电子水平仪、力检测仪、标定仪、硬度计、测厚仪、动平衡仪等。

(四)优质基础零部件项目

优质基础零部件项目包括焦炉优质零部件项目、冶金设备优质零部件项目、机械装备优质零部件项目和矿山机械优质耐磨球项目,规划年生产10万吨高端零部件。

四、新兴产业园

引进项目:以提高供给侧产品制造能力为抓手,围绕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前沿新材料等特色领域,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焦化化工产业升级,重点支持焦化产能置换项目、焦炉节能环保项目、产业链延伸项目、煤沥青制针状焦项目、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等发展,推动下游行业积极使用新材料,促进新材料产品“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一)恒瑞昆年产60万吨金属材料智能制造项目

项目生产规模为:年产镀锌钢丝34万吨,年产镀铜焊丝26万吨。项目占地228.47亩,建筑面积72034㎡。建设内容:新建镀锌生产车间20672㎡、镀铜生产车间23760㎡、拉丝生产车间7728㎡、成品库车间7914㎡,公共辅助区8000㎡,共计建筑面积68074㎡。建设办公楼3层,每层440㎡;宿舍楼4层,每层560㎡;餐厅一座,面积400㎡,共计建筑面积3960㎡。

(二)立恒焦化建设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

建设1套煤焦油深加工装置,设计规模30万吨。主要产品有轻油、脱酚油、粗酚、工业萘、洗油、炭黑油、燃料油、粗蒽、筑路油、改制沥青等。建设焦油萘蒸馏、馏分洗涤与分解、沥青改质、粗蒽装置、原料和产品油库、中间产品槽区等。

(三)立恒焦化建设20万吨苯加氢项目

建设1套苯加氢装置,设计规模20万吨,主要产品有纯苯、甲苯、二甲苯、重苯、非芳烃等。主要建设加氢转化、萃取蒸馏、加氢油蒸馏及原料、产品储存等工序以及供水供电公辅设施。

(四)闽光焦化年产4万吨高性能碳负极材料及焦化转型升级项目

建设负极材料车间12栋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磨粉车间4栋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混热、轧片、压型车间4栋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石墨化车间4栋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焙烧车间4栋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中试车间1栋建筑面积0.5万平方米、办公、后勤及研发楼1栋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等。购置48台原料超细粉碎机、8套反应釜、32台石墨化炉、12台隧道窑等配套设备,配套原料2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制针状焦系统,配套能源2×656.25米捣固焦炉及20000立方米每小时焦炉煤气制LNG等配套设施。

(五)沃能化工醋酸+尿素项目

本着低碳减排及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以晋南集团钢厂转炉煤气为原料气,采用甲醇低压羰基化制醋酸工艺路线建设50万吨/年醋酸项目;以钢厂转炉煤气和生产乙二醇过程中副产的CO2气体为原料气,采用二氧化碳气提和水溶液蒸发的工艺路线建设50万吨/年尿素项目。

(六)晋南氢能产业项目

晋南氢能产业分为5大项目,总投资292亿元,分别为:投资130亿元,建设临汾市曲沃县氢能特色小镇;投资65亿元,打造5000台氢能重卡智慧物流平台项目;投资10亿元,打造21座氢能车加氢站项目;投资85亿元,建设1300MW光伏发电、600MW源网荷储、260MW分布式光伏发电和电解水制氢项目;投资2亿元,建设高铁站公交氢能零碳示范项目。到2025年,规划建设11座加氢母站,10座加氢子站,可满足5000台氢能重卡用量。设立8条临汾煤、焦零碳绿色运输专线。

五、马庄绿色装备研发区

引进项目:精密铸造项目、水晶制品项目、锁块精密加工项目,引导和推动建立行业协会、同业商会、信息网站和电子商务、金融和物流市场、校企合作培训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平台。

(一)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项目

规划年产烟气治理设备2500吨、资源综合利用设备1500吨、余热余能回收利用设备1000吨。项目建有备料、焊接、热处理、加工、装配等生产设施。主要工艺包括钢材下料、成型、校正;结构件焊前、焊接、焊后加工;产品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装配、涂漆、试验等。主要设备配置车床、铣床、磨床、刨床、钻床、焊接设备、数控切割机、剪板机、油压机、折边机、校平设备、检测仪器、热处理炉等。

(二)投资年产60套环保专用设备项目

年产除尘设备20套、年产污水(生活及工业)处理设备10套、年产VOCs吸附回收装置5套、年产VOCs催化焚烧装置5套。租赁厂房3385㎡,新购激光切割设备、剪板机、折弯机、滚圆机各一套;除尘设备生产线一套,污水处理设备生产线一套,VOCs废气治理设备生产线一套,工件表面喷砂设备一套,工件喷漆及废气处理设备一套。

(三)鼓励项目

主要有:新能源电动车、太阳能光伏装备、城市自动立体停车设备及垃圾处理用焚烧设备等项目。

六、三星智慧园

引进项目:鼓励搭建开发平台、测试平台等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企业入驻;智慧物流园需要搭建物流公共平台,提供物流公共信息发布、公路货运交易、多式联运管理等专业服务;鼓励智慧电子商务企业、智慧总部基地、智慧信息产业和智慧文化创意企业等项目落地实施。

晋南钢材智能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年吞吐量400万吨的大型智能物流园区,二期新建一栋综合楼,作为物流园的办公区和综合配套,其余域为物流域内包括三座物流仓库,其中一期规划一座二期规划包含两座。

第八章  夯实支撑体系

一、土地利用支撑

按照保障供地、集约用地、加强管理的原则,统筹安排工业用地,提高集约化水平,增加土地有效供给,切实保障工业发展用地。

(一)保障用地支撑

加大建设用地调控力度,优先保障工业用地,确保工业用地向工业园区倾斜。安排的年度工业项目用地指标不少于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总量的40%,扣除重大项目保障用地后,80%的工业用地指标集中用于工业园区。积极争取重点项目列入国家项目,使用国家用地计划指标。积极开展园区扩园工作,为工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二)提高用地集约化水平

研究、制定及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奖励政策,鼓励园区、企业集约用地。根据国家有关法规,适当提高各级园区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提高单位工业用地产出率。盘活闲置土地,整合低效用地,推动工业用地资源的二次配置。鼓励和支持开发建设使用工业标准厂房,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标准厂房的投资、建设、管理和经营。制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估。

(三)加强城市用地储备

建立健全城市用地储备制度,不断加强工业用地储备。探索“统征统储”等方式开展连片征地拆迁,加快工业用地成片规模收储,实现工业用地连片开发。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使其通过入股、作价出资、租赁等方式参与工业发展建设。

二、能源供给支撑

(一)加快构建安全充沛电力网络

规划建设1220KV总降变电站和1220KV企业变电站,项目由地方供电公司投资,内设3台主变压器,容量均为120MVA,变压器型号为S13-120000kVA/220,变比为220/10kV

(二)加强电力网络管理

“十四五”末基本形成以220KV输变电为支撑,以110KV输变电为主体,网架坚实、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管理科学,能效安全、优质、高效运行的电力体系。加强配电网建设,重点推进10KV配网建设,将配网完成完全手拉手,达到全部配网N-1率,提高配网可靠率。强化县域电网结构,以满足地区用电快速增长的需要,继续完善县域电网、加强县域电力建设。改造35KV高显变电站485486线路,确保农业园区建设用电。

(三)加快构建清洁能源网络

加快完善安全清洁能源网络建设,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完善覆盖全县的天然气加气站,推进镇村天然气管道建设,力争实现村村通天然气,使全县人民群众共享清洁能源。积极推进天然气工程建设,继续建设和完善省华新能源公司在我县的管网建设。县城及苏村社区、席村社区由华新公司曲沃分公司实现天然气完全覆盖;农村社区除少量村庄煤改电外,其余121个村庄由中燃公司曲沃分公司实现煤改气。

在现有燃气输配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城区中压管网,使中压干管逐步环状布置。同时,大力推进省华新能源公司临汾——长治输气管道曲沃段管网建设,充分利用其高显阀室分输功能,覆盖高显、里村、曲村、杨谈四个乡镇,确保这些镇村企业、单位、居民用气;充分利用北董阀室分输功能,覆盖史村、北董两个乡镇,确保这些镇村企业、单位、居民用气。继续实施社区烟煤禁烧措施,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形成与县域经济社会相协调的能源使用结构。

三、水源支撑

通过采用先进水处理技术,统一给排水管网,利用我县污水处理厂中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等措施,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产城融合。规划期末,控制年生产取水总量3000m³,中水用量1800m³,生活用水量500m³,生产取水量主要由引黄河水解决。

(一)实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按照“查、测、溯、治”的工作步骤和要求,以城市建成区及重要水体为重点,摸清所有直接、间接排放的各类排污口数量、位置,了解排污口的排放状况,掌握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量,形成入河排污口台账。对排查、监测过程中发现排污问题突出的排污口进行溯源,查清排污单位,厘清排污责任。根据排污口排查工作成果,结合水生态环境状况,确定禁止设置排污区域和限制设置排污区域,优化排污口设置布局;按照工业、生活、农业等不同类型排污口特征,分别提出清理整治、达标排放等任务。

(二)持续推进工业污染防治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严格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名录等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确定具体措施。对有条件的地区,宜优先提出整合重组、升级改造任务;对存在高污染企业的水污染严重地区、敏感区域、城市建成区,提出退城入园、异地搬迁等任务;对落后产能,提出淘汰关闭任务。转变粗放生产方式。按照清洁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水污染防治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等技术文件,根据成因研判结果,提出企业清洁生产任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工业和生活等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废水分质分类处理。

(三)全面提升城镇污染治理

完善污水收集体系。对污水管网未全覆盖的区域,明确现状与需求差距,提出管网建设任务,明确管网建设长度;对管网漏损率高的区域,查明管网破损情况,提出管网维修维护任务,明确管网维修维护长度;对因雨污合流导致污水处理设施进水浓度低的区域(以降雨量丰沛地区为主),提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任务,明确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长度。

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对存在污水直排口、长期超负荷运行处理设施等情况的区域,实事求是确定污水处理能力缺口,合理确定污水处理能力建设规模;对城镇生活污染负荷较重的区域,根据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确定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规模及需执行的排放标准,排入封闭式水域及对近岸海域水质有直接影响的地区污水处理厂必须选用具有强化除磷脱氮功能的处理工艺;根据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差距,提出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建设规模,鼓励采用资源化利用方式处理处置污泥,鼓励经处理处置后达到《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2018)要求的污泥还田利用。控制初期雨水污染。根据区域内水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因地制宜提出初期雨水截留纳管、初期雨水处理设施建设等任务。

四、生态环保资源安全支撑

(一)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指导,坚持源头防治、综合施策,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我县大气质量达标管理,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推动工业治理、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整治。

(二)坚持《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三线一单”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严格执行山西省关于《意见》的要求,要坚持保护优先、分类施策、动态更新的原则,制定县域管控要求和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推进我县“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实施;强化“三线一单”在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环境风险防控等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三)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严格执行我县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鼓励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全县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四)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整治入河排污口和城市黑臭水体,提高各园区工业污水收集和废水处置能力,严格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工业面源污染治理。

五、工业生产安全支撑

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相结合是“十四五”时期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是消除安全隐患的治本之策,是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制造业发展规模、质量、效益、安全相统一的重要保障。通过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安全生产全过程、全要素、全产业链的连接和融合,可以实现企业、园区、行业各维度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工业互联网助力企业发展与安全生产齐头并进

工业互联网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安全生产平稳有序。工业互联网平台利用在线作业、信息汇聚、远程服务和异地协同,实现生产作业最大程度的恢复,降低了疫情对工业经济的负面影响,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提质、降本、增效。另外,工业互联网利用数字孪生技术与安全生产管理的融合,实现在特殊时期对关键生产设备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实现危险作业现场少人甚至无人作业。

(二)工业互联网助力实现园区企业协同联动和智能管理

一方面,利用工业互联网提升园区内全要素连接能力、自动化调配能力和敏捷化响应速度,实现不同企业之间协同联动。另一方面,以园区内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数据中心与应急指挥调度中心为基础,建立安全生产防控体系,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仿真、应急演练和隐患排查,建立安监、环保、应急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

(三)工业互联网助力行业提升安全产品供给能力与本质安全水平

通过对化工、钢铁、有色、石油石化等重点行业安全管理经验知识的软件化沉淀和智能化应用、全要素网络化连接和智能化管控等多种手段提高本行业领域本质安全水平,控制和降低行业领域重大风险,实现全行业安全(应急)产品供给能力提升。

六、交通保障支撑

按照“四个交通”发展要求,基于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下,以交通强国建设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完善干线公路网结构,协同推进“外通内联”铁路网的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重点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旅游资源产业路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安防提升工程和危桥改造;进一步优化农村客运网络布局,继续推进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继续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加快“互联网+”交通运输发展。

(一)通过区域设施、客运、货运等规划工作的落实,为推动曲沃县“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二)以解决对外交通、道路交通、交通衔接三大系统的问题为导向,构建对外交通系统、多层次的道路交通系统、一体化的交通衔接系统。

(三)实现所有重要乡镇有两条及以上骨架公路相连,所有园区、景区、矿区等重要经济节点有骨架公路贯通;实现农村公路在园区内的工点、景区内的景点、矿区内的矿点、镇区内的村点100%通达,县域公路100%等级化。

七、人才保障支撑

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健全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研究制定符合市场化取向、适用不同层次人才的引进方案,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及现有人才的再培训、再教育,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落实科技人员各项优惠政策。为确保全县科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加强科技人才引进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一是抓好科技特派员队伍的管理工作。二是抓好信息员的管理和培养工作。三是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建立科技人员贡献与报酬挂钩的分配机制,对在推动科技进步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进一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大力宣传普及科学思想、科学文化和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建立一支优秀的创新人才队伍

加快新型工业所需的人才队伍建设,为各类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大力培养壮大旅游开发、旅游经济管理、旅游服务相关专业人才队伍,为打造“晋文化”品牌和建设旅游经济强县提供人才保障;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医疗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通过公开招聘,吸收引进一批教育、卫生方面的专业人才,使其人才结构基本达到合理水平。

(三)建立一支优秀的技能人才队伍

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双一流”院校毕业生、海外留学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及其他各类优秀人才来曲沃创业就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为目标,进一步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努力适应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为企业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在机械、冶金、化工等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中,培养一批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科技知识扎实的技工和技师,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第九章  完善保障体系

一、健全组织实施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的两化融合协同推进机制,加强相关部门在两化融合发展重大问题、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等方面的协调配合。加强组织领导,统一认识,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措施,落实规划总体要求、目标和任务。建立两化融合发展的跟踪监测、统计分析、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开展规划实施的评估考核工作,确保规划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二、加大财税金融支持

充分利用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改造资金、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等渠道,加大对两化融合共性技术开发、公共平台建设、试点示范项目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支持。完善和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优势,加大对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引导中央企业创新投资基金、地方产业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支持成套装备、高端智能产品、工业软硬件、工业互联网等重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并购重组。自2020年起,县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作为创新发展基金,以此撬动社会资金、风投资金3亿元,为产业、企业创新发展、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

三、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整合工业、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标准化资源,加快建立适应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标准体系,推动建立跨界融合标准化技术组织。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重点突破的原则,面向重点行业和细分领域制定行业应用规范和实施指南。发挥企业在标准制定中的重要作用,支持组建重点领域标准推进联盟,鼓励制定团体标准,协同推进标准研制。支持骨干企业主导或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国际标准话语权。

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激励创新的股权、期权等风险共担和收益分享机制,创造有利于两化融合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围绕两化融合急需短缺人才,在重点院校、大型企业和产业园区,建设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支持高校围绕两化融合人才培育设立相关学科,把两化融合人才培养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等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优先领域。加强中西部地区两化融合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广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鼓励企业引入和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信息化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对接能力。

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围绕两化融合相关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人才培养、行业应用等领域,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国际交流合作。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支持和鼓励制造企业联合互联网、信息通信、金融等领域企业率先“走出去”。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共同推广两化融合相关产品、技术、标准、服务,推动两化融合全链条“走出去”。

本文件由县工信局负责解读。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曲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3003934号  网站标识码:1410210004

联系电话:0357-4522017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曲沃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晋公网安备 14100002000403号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认证标识